金融業送禮的 5 大黃金法則:穩重中求創新
金融業的送禮,從來不是「挑一盒禮物」這麼簡單。
它是一種 企業信任感的延伸,同時也是展現專業形象的重要儀式。
相較其他產業,金融業的送禮有三大特色:
-
高度重視穩重與安全感
-
禮品需體面,不能太輕浮
-
收禮人年齡層跨度大(25–70 都有)
因此,送禮的難度比你想像的更高。
以下是 2026 年金融業送禮絕對不能忽視的 5 大黃金法則。

① 法則一:穩重永遠排第一,但不能落入「老氣」陷阱
金融業重視「可信度」,禮品也必須跟上:
-
色調:深綠、金色、深藍、紅金
-
設計感:乾淨、現代、有厚度
-
包裝:不能太浮誇,也不能太素
茶禮的美感,可做到 「穩重 × 現代」的完美平衡。
② 法則二:避免任何可能引發負面聯想的物品
金融業非常敏感於象徵性,因此以下「踩雷品」必須避免:
-
剪刀類(象徵「砍」、「割」)
-
雙刀組(象徵「斷」、「衝突」)
-
無實用性的廉價擺飾
-
過度宗教象徵物
-
高熱量甜點(老人家忌諱)
-
酒類(宗教、健康族群不喝)
茶禮的文化象徵是 圓融、沉穩、長久,是金融業最安全的送法。
③ 法則三:禮盒需要呈現企業的「資產配置哲學」
金融業的禮不只是禮,還要能看出品牌:
-
品質穩定(象徵企業穩健)
-
包裝細節(象徵專業)
-
選品邏輯(象徵價值思維)
-
小農故事(象徵永續與責任)
換句話說——
一份好的禮品,本身就是金融品牌價值的縮影。
④ 法則四:高淨值客戶偏好「健康 × 儀式感」
統計顯示,高淨值客戶最愛:
-
茶 × 器具組
-
低糖 × 低負擔
-
品味型禮盒(非炫耀型)
-
有文化深度的台灣特色禮品
茶禮之所以在銀行、保險業爆紅,是因為它:
-
不奢侈,但有質感
-
不張揚,但夠深度
-
不昂貴,但能提升客戶對企業的信任感
⑤ 法則五:新世代金融業更重視 ESG、永續敘事
金融機構愈來愈會在禮盒故事中加入:
-
小農支持
-
永續農業
-
地方創生
-
減塑包材
-
Responsible Sourcing(責任採購)
這些內容也能寫進 ESG 年報,非常加分。
為什麼茶禮成為金融業採購的主流?
因為它同時符合:
-
穩重
-
體面
-
健康
-
永續
-
不踩雷
-
可大量採購
-
具備文化深度
在金融業,「茶禮」就是那種會讓客戶、主管、伙伴都點頭的禮。
所有文章主題
活動花絮